关于读史书

  读书这么多年,没有认真读过所谓的四大名著,因为感觉除了《西游记》之外,其他三部都挺悲情的。而《西游记》在电视中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就认为没有读它的必要了。但是最近在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一书时发现读书时原来可以这么执着的去怀疑,怀疑历史上经久不衰的草船借箭的真实性;怀疑另后人崇拜至极的诸葛亮的其实并不是像传说中的神人;甚至给诸葛亮的定位是个政治家而非军事家;怀疑刘备讨伐东吴并非是为了关羽,刘、关、张的那种关系顿时感觉变了一种味道…..

  以前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小说,往往都是带着个人感情进去的,所以的最终结果就是读书最多只能读一半,看电视也是看个开头。以前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就说过要当一个历史的旁观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吸收历史中教训,这就叫以史为镜吧。但是真的很难做到,因为不夹杂丝毫的感情真的很难做到,那些历史学家也很难做到,比如司马迁、陈寿等在做史书的时候也夹杂了自己感情进去。虽然很少说假话,但是他们会把真话藏在肚子里,选择说或者不说,这就是文人“骚”客。这样的最终结果是,夹杂私人感情进去,读起来会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感情起伏波荡的厉害,但是读完之后,冷静下来发现上当了,因为他们有些话没有说让我们误解了意思,然后就会感觉自己真是sb一个,被忽悠的团团转还为作者叫好;冷眼旁观历史,那是对事(把人、历史事件都当做事物去看),客观的分析其中有这种结果的原因,种种事情的联系,社会条件和时代的背景所酝酿出来的结果会怎样影响那些历史中人物,他们又怎么在选择时展示自己智慧。后者是我向往的境界,但是内心又犹豫,没有感情的历史读起来难道不枯燥么?

  关于三国的历史,四处听了个零散的文章,没有整体概念,只为三国中的人物拍案叫绝,却不会思考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命运,当然我等小民还是思考不来的,读书甚少啊。所以还是应该多读书,多读史书才是。以史为镜,可以正自身,扩充自己的视野,舒展自己的胸怀。

张贴在未分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